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
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云南省祥云县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这一主线,以开展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,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并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,切实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,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打牢夯实了发展基础,精准发力促进持续增收,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。
因势利导,加速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。围绕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,祥云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支农投入的重点,加大投入力度,推进资金整合,完善建设内容,加强建设管理,突出抓好耕地保护、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,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,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、万花溪水库、楚场河禾米甸段治理、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稳步推进。截至目前,全县建成集中连片、设施配套、高产稳产、生态良好、抗灾能力强、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近40万亩,特色农业发展呈现结构优化、质量提升、功能拓展、效益增强的新突破,走出了强农富民之路。
建管结合,改善基础设施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。严格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,在高标准农田管护中下足绣花功夫,结合项目区生产现状,坚持统一标准、统一设计、统一规格、统一材料的原则,突出抓好耕地保护、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,建成后的高标农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,又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便于机械化作业,有效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,实现了“水不下山、泥不出沟,大旱不减产、小旱保丰收”,使原来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成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“三保田”,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,筑牢农业生产“压舱石”,把“粮田”变“良田”。
管用并举,建设生态乡村释放绿色发展活力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,通过平整地垄、清运积土、填埋渠沟等系列工程建设,零零散散的土地逐渐变成了“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连”的现代高效农田,同步做好产业结构优化、特色农产品开发,采取良种良策、优化布局、招入企业等措施,探索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新模式,对生态水稻种植项目进行全面规划,多形式组织引导企业、种植大户、合作社及农户种植生态水稻,形成规范有序的撒种、育苗、栽插、管理等种植环节,促进到公司参与生态水稻生产管理和加工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,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和生产等方面助力群众增加粮食收入和经济收入。云南驿镇在实施绿色生态水稻项目中,流转土地5000余亩,参与户数2713户,每年每户仅是通过土地流转一项户均增加收益2600元。(记者 郑义 通讯员 陈应国)